视频

认识周长

视频讨论区

    视频简介

    视频名称: 认识周长
    主讲人:
    发布时间: 2025-05-22
    标  签:
    播 放 数: 14
    收 藏 数: 0
    文字介绍:

    《认识周长》一课选自西南大学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。 (一)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和教材分析,本节课核心内容是:构建周长概念,理解周长含义。教学目标为:(1)结合具体的事物或图形,通过观察、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,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。(2)在围一围、量一量、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,了解测量周长的方法,渗透化曲为直思想,培养学生的量感和空间观念。(3)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,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。 (二)学习困难 立足于大单元视角和长程视野,结合学情及以往教学发现,学生学习主要在以下两方面有困难: (1)周长概念理解困难;(2)将周长和图形的大小混淆。 (三)教学过程及信息技术运用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4个环节。 环节一:创设情境,引入新课。 创设真实生活情境,要给照片装饰边框,需要知道照片的什么?基于解决问题需求,引入新课。运用多媒体功能,激发学生学习兴趣。 环节二:操作体验,建构概念。 经历围、量、算、比、说、想等活动,逐步建立周长的概念,探究测量周长的方法,渗透化曲为直思想,发展学生的量感和空间观念。运用绘制形状、动画路径、蒙层、拖动功能,直观展示围物体一周和化物为形的抽象过程,帮助学生充分感知“一周”,建构概念,突破学习难点1。 环节三:解决问题,巩固概念。 通过4个闯关练习,在辨析、游戏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,完善周长的内涵。运用课堂活动和随机点名功能,在课堂过半时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,让每个孩子参与课堂;运用拖动、授课旋转以及尺规调用功能,直观演示“作”出周长过程,帮助学生理解周长运动不变、可加,感悟度量本质;运用授课克隆及画笔批注功能,记录学生多种方法,展示思考过程,直观区分图形大小和周长,突破学习难点2。 环节四:课堂小结,凝练方法。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过程,感知探究方法,用思维导图建立知识结构,发展长程视野。

    友情链接

    重庆沙坪坝数字媒体中心